漫影迷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Close
查看: 627|回复: 0

浅谈地产

[复制链接]

228

主题

237

帖子

1万

积分

CEO

Rank: 8Rank: 8

积分
14075
发表于 2022-9-13 21: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基拉 于 2022-9-13 21:50 编辑

  今天A股缩量重心上移,整体表现比较正常。结构性波动挺有意思的。周末月度金融数据出来,地产数据是比较差的。但即使如此,在雪球等论坛上依然有很多人看好地产,准备开盘加仓。理由是地产已经成为了“地惨”,已经躺平了,惨到不能再惨了,另一个理由是地产对经济的影响,对土地财政的影响。   
  
其实地产在股市中没有躺平。看地产行业指数的年K线,基本是持平的,是A股中少数今年到目前为止没跌的行业。主流资金对于地产政策和地产销售拐点的博弈一直就没有停过。地产今天前半小时走的还挺强的,从盘面看早上有不少资金从新能源里面出来买入了地产。收盘地产行业指数跌幅2%,处于行业跌幅第一,但是地产产业链中的家电、家居用品的涨幅处于前四分之一,挺有个性的。
农林牧渔、酒店餐饮、航空、酿酒涨幅居前。农林牧渔是在炒猪肉涨价、食品涨价吧。消费股挺活跃的。航空业高频数据(95日—911日)显示:整体运输量环比-21%,同比-57%,为201923%;国内运输量环比-22%,同比-59%,为201931%。客座率:整体客座率为68%,同比-2%,较2019-12%;国内客座率为69%,同比-1%,较2019-13%。消费和地产类似,不能看实体数据,都在盼着防疫政策变化。
中信证券:预期博弈关键期,配置更重性价比。内容摘要:当前市场正处于预期博弈的关键窗口,增量资金缺乏下存量资金博弈延续高波动,市场仍在新平衡形成过程中,高波动提供了布局好时机,建议关注当前估值与未来景气匹配的高性价比品种,重心继续转向部分前期偏冷门的行业。首先,8月宏观数据明确国内经济弱复苏趋势,当前市场处于政策预期分歧较大的窗口,相关交易博弈性强,市场热点切换快且持续性弱;预计近期政策风格更重已有措施落地而非增量措施加码,房地产三类纾困政策循序渐进将缓解产业恶性循环风险,地产销售将先于开发投资修复。其次,欧美央行双双放鹰后,市场对加息和衰退的预期调整后已趋于一致,近期被动贬值的人民币已偏离基本面,预计中期兑美元走势将先弱后强。最后,持续数周热切冷的非典型切换后,市场估值的结构分化已开始收敛,市场热度将更趋于均衡,中报披露已结束,估值切换已临近,建议重点关注当前估值与未来景气匹配的高性价比品种。

海通策略借鉴地产和移动互联网看新能源。内容摘要:产业周期:人口年龄结构决定地产周期,智能手机渗透率决定移动互联周期,目前新能源车渗透率才25%、光伏风电发电占比才11%,新能源产业周期尚未走完。盈利估值:地产和移动互联高增长阶段,相关产业链PEG中枢在1附近,目前新能源车PEG0.5左右,估值还不高。配置和交易:目前新能源产业链基金配置和交易热度较高,但参考地产和移动互联周期,只要景气度还在,高热度维持较长时间。

民生策略重新对焦。内容摘要:10月中旬以前:对于传统经济市场可以围绕经济放松政策进行交易,未有任何实质政策出台属于符合预期,出了友好政策即超预期;对于产业原本支持行业而言,反之亦然。上周以来的市场风格大概率会延续。
大宗商品价格处于历史高位的区间中仍要上涨依赖三个因子:供给的进一步缩减、需求的边际走强以及美元的相对走弱,而后两者恰好是表现为欧美两国制造业景气的相对强弱。未来美国经济的放缓与欧洲经济的强于预期都会驱动大宗商品阶段性定价的反弹。
此前能源短缺的交易是国内以低廉且充足的能源生产产成品(多为新能源设备)以补贴缺乏能源的欧洲,但干旱少雨天气使电力大省云南也出现了电力不足的问题,中国反而成为了边际上能源紧张的地区,能源交易的品种的边际变化应该关注中国。

中金策略:低估值风格可能仍有相对收益。内容摘要:国内局部疫情反复且持续较长时间可能降低企业整体周转率,中国进入后地产时代经济的影响因素更为多元,上市公司财报中盈利分化、存货偏高和产能利用效率下降等特征可能也制约企业资本开支周期的企稳回升,叠加海外周期下行,经济和企业盈利增长趋势有进一步走向低水平均衡可能,市场资金利率(无风险利率)走低,但整体风险偏好不足(风险溢价提升)是该阶段的特征。
我们重申而后的观点,预计基本面回升弹性偏弱可能仍将对市场未来一段时间指数层面的表现带来一定制约,但结合沪深300和上证50等蓝筹指数估值重回具备吸引力的位置,沪深300股权风险溢价回升至历史均值向上一倍标准差附近,对中期走势也不必过于悲观,更多关注结构层面的机会。
未来市场的潜在系统性转机,需要关注需求侧的政策支持力度,可能也需要看是否有更多供给侧的政策调整来恢复信心、重建市场活力。
配置上反映国际供需或与宏观风险关联度不高的低估值、高股息、稳增长相关板块或是短期内的关注重点,可能仍有一定相对收益;成长风格弱势整理趋势可能仍将延续一段时间。

中银策略风格切换需审慎。内容摘要:本轮政策刺激内需复苏是在海外衰退、外需走弱以及国内企业库存去化背景下进行的,弱信用扩张以及弱复苏的背景下,价值业绩弹性不足,风险偏好回升对成长估值的修复作用更强,A股有风格均衡,无风格切换。

国海策略疫情下哪些领域在逆势扩张?内容摘要:1、疫情背景下,企业或行业的逆势扩张多为景气上升的积极信号。近两年在宏观经济逐步走弱的形势下,各领域资本开支水平的排序大致为制造业>服务业与金融>房地产>农业。
2、逆势扩张的细分行业或企业较大范围发生在高景气新兴产业或增量行业,例如制造业中与新能源产业以及新老基建建设相关的企业,以及服务业中的线上服务业以及检测行业。
3、逆势扩张的另一个思路是传统行业中的优质资产,例如房地产中资产结构优良的国资房企,以及养殖业中具备一体化成本优势的优质养殖企业,在景气下行周期中逆势布局。
4、逆势扩张企业的市值特点因行业而异,存量行业的扩张多发生于大中市值企业,增量行业则是中小市值企业更有扩张意愿,但在高景气新兴产业中,企业的扩张意愿与市值关联度较小。
5、今年以来地产企业资本扩张与市场表现的相关性最强,其次为制造业,农业与服务业的相关性不显著。企业资本开支的扩张与未来企业盈利以及股价表现并非为简单的正相关,未来盈利的确定性以及增长空间是影响市场估值的主要因素。

华西策略:节后的市场将何去何从,配什么?内容摘要:当前内外因素对A股风险偏好扰动仍存。海外方面,美联储加息预期上调,强美元下外资流向波动或加大;国内方面,内外需求承压使得本轮经济复苏力度偏弱。同时,稳增长政策加码发力下,宏观资金面仍充裕,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资产荒A股估值形成有利支撑。节后的A股市场,板块轮动加快,向下有支撑,向上有天花板,操作上不追高,不恐慌性杀跌将成为最主要的特征。

德邦策略秋收猫冬。内容摘要:核心症结难解,社融脉冲难起。出口大幅下行,通胀超预期走弱,居民中长贷萎靡,经济处于逆风期,但实物工作量加快形成,企业中长贷呈现回升。99日单日新增阳性超过10例的中国内地省市有17个,仍处高位。普林格周期9月正式进入变盘确认期,Q4有逆调压力,大类资产中权益不再是最优资产,围绕战略安全,理解底线思维,把握自主可控。

中信建投策略行情徐徐展开,价值修复景气主角。内容摘要:我们认为本轮行情的性质是首先内需筑底,近期疫情多发,但综合金融数据、地产和汽车销售和商品价格看,好于市场前期悲观预期,且随着出口下行,稳增长政策会边际加码,这个时间段风险偏好逐步提升。
但整体经济弹性受限,大盘价值修复悲观预期之后,市场还会围绕三季报和景气持续方向继续演绎。风格难以真正切换,还是价值搭台成长唱戏。目前支持价值的还是在政策预期,而不是强刺激政策推动景气相对优势的反转。
行业配置方向:当前行业配置整体围绕渗透率、替代率和供求缺口三方面展开,关注持续高景气的储能、光伏、新能源车、军工方向,供需缺口下的煤炭有色及造船周期的开启,以及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的机器人、AR/VR、光伏新技术等新方向,同时适度关注一线白酒、券商等。
风险提示:疫情恶化,地产风险、中美关系恶化、欧美经济硬着陆等

招商策略全球宏观环境重要转折与A股的战略布局机遇。内容摘要:目前全球经济正处在从滞胀期衰退期的过渡阶段,全球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即将迎来拐点,尽管这个阶段看起来波动较大,市场表现一般,但是大的机会也正在这种环境中酝酿。一旦等到全球经济正式进入衰退,全球流动性走向宽松,A股很容易出现指数级别的机会。因此,当前是A股重要的底部战略布局时机。

兴证策略新半军中,当前重点关注哪些细分方向?内容摘要:资金面上,增量资金流入A股市场的步伐有所放缓。其中,公募基金发行放缓,私募、险资也加仓乏力,市场再次进入存量博弈。因此,短期内尽管我们认为市场不存在系统性风险,但国内外宏观因素交织、风险偏好较弱,市场较难出现有持续性的主线风格。
对于新半军尤其新能源板块:一方面从空间上,新能源估值已接近历史底部,新半军中部分细分行业拥挤度也显著回落甚至到达历史低位。另一方面从时间上,我们今年独家构建的分析师预期修正强度这一领先指标,可以领先80个交易日判断新半军股价的拐点。今年的每一次拐点都精准预判。当前,指标指向10月下旬新能源或进入新一轮上行窗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漫影迷

GMT+8, 2024-10-5 23:22 , Processed in 1.85461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